近一段時間,紓困政策備受矚目,在物業管理行業也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其中,最受關注的莫過于國務院出臺的幫扶中小企業紓困的政策組合拳。僅5月以來:
5月5日,李克強總理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為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紓困舉措;
5月9日,國務院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印發《關于加力幫扶中小微企業紓困解難的若干措施》;
5月11日,國務院再次召開常務會議,就當前經濟工作做出具體部署安排;
5月18日,國新辦舉行政策例行吹風會,工業和信息化部、銀保監會、國家統計局相關負責人表態,將圍繞中小企業實際困難和現實需求,全力以赴支持中小企業紓困解難和健康發展。
與之對應的是,全國各省市的地方紓困政策也迅速出臺??梢哉f,這一輪政策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那么,對于飽受新冠肺炎疫情困擾的物業管理行業來說,如何解讀這一系列的政策,以及研判政策帶來利好和影響?
01紓困政策的背景解讀
解讀政策,首先應該了解政策背后的重要背景。4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和經濟工作,圍繞努力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預期目標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會議強調: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統籌發展安全兩件大事,在關鍵時刻做出的重要決策部署、提出的明確要求。這個會議的背景,一是新冠疫情出現了反復,多方面沖擊,且這些沖擊主要集中在一些經濟發達區域;二是今年的大學畢業生人數達到歷史之最,多達1076萬,就業壓力空前巨大;三是烏克蘭危機直接導致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全球通脹雪上加霜,也使得我國輸入性成本沖擊加劇。就此,清華大學中國發展規劃研究院執行副院長董煜認為:“4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是我國經濟進入到關鍵時期召開的一次非常關鍵的會議,對于穩定市場的預期,對于穩定經濟的大盤,對于實現全年的經濟增長目標,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薄?strong>在筆者看來,這是包括物業管理行業在內的各行各業解讀此輪紓困政策的一把鑰匙。5月5日,李克強總理主持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了進一步為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紓困舉措,主要內容如下:
一是抓緊把已確定的退稅減稅降費、緩繳社保費、物流保通保暢、推動企業復工達產等政策舉措落實到位。確保6月30日前全部退還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增值稅存量留抵稅額,符合條件的中型企業退稅也要提前到這一時限完成。
二是加大政策扶持特別是金融扶持。對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合理續貸、展期、調整還款安排,不影響征信記錄,并免收罰息。各地要安排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紓困專項資金,對經營困難的給予房租、擔保費、貸款利息等補貼。鼓勵地方對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實行階段性優惠電價和用水用電用氣“欠費不停供”、6個月內補繳。將中小微企業寬帶和專線平均資費再降10%。
三是在5月底前全面排查機關事業單位、大型企業拖欠的中小企業賬款,無分歧欠款發現一起清償一起,確有支付困難的6月底前明確還款計劃。把清欠列入今年審計和國務院大督查的重點,嚴肅查處變相拖欠行為。抓緊出臺壓縮商業匯票承兌期限的措施。
5月11日,國務院再次召開常務會議,就當前經濟工作做了具體部署安排:財政、貨幣政策以就業優先為導向,退減稅、緩繳社保費、降低融資成本等措施,指向穩市場主體穩崗位穩就業,以?;久裆?、穩增長、促消費??梢哉f,要穩住經濟,首先要穩民生,而就業是民生之本。因此,關鍵還是在于穩住我國超過1.5億的市場主體——這無疑是此輪政策的根本目的所在。
02政策的生命力在于執行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5月5日和5月11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都強調要壓實責任特別是地方政府責任,著力解決政策落地和堵點問題。
5月10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家郵政局印發《關于做好疫情防控期間寄遞服務保障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級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門要配合地方有關部門,要將物業服務企業納入當地疫情防控體系,協助解決物業服務企業在防疫工作中遇到的實際困難,指導物業服務企業做好物業管理區域內的新冠肺炎防控工作,切實保障一線物業服務從業人員必要的個人防護物品和消毒物資。鼓勵有條件的地區按照政府向物業服務企業購買公共服務的方式,給予物業服務企業一定補償。
5月13日,北京市住建委發布《關于進一步加強住宅物業服務項目疫情防控中從業人員防護的通知》,明確將北京住宅物業服務項目新冠肺炎防控工作納入社區防控體系,物業服務企業服從社區統一安排、統一調度指揮和培訓指導,配合社區做好疫情防控各項工作。各街道(鄉鎮)、各社區應協助解決物業服務企業在防疫工作中遇到的實際困難,切實保障一線物業服務從業人員必要的個人防護物品和消毒物資。
編輯部對近期國家和地方紓困政策做了一個不完全的統計整理,全國和省自治區均出臺了幫扶企業的相應紓困政策,作為對國務院政策的響應,各地政策在內容上進一步細化。比如,浙江省針對服務業領域困難行業,提出了53項具體幫扶措施,涵蓋了減稅降費、房租減免、防疫補貼、金融支持等多方面內容。其中,包含20條普惠性紓困扶持措施;同時,針對餐飲、零售、旅游、交通客運、民航等5個特殊困難行業,分別提出了精準的幫扶舉措,包括餐飲業8條、零售業5條、旅游業9條、公路水路鐵路運輸業7條、民航業4條。這些舉措都是圍繞市場主體需求和具體行業特征來制定,針對性更強、更富有實效。有一點遺憾的是,并未對物業管理行業進行明確。但是,不少地方政府都為政策的施行預留了空間,物業管理行業應主動積極對接,反映行業訴求。如河南省發展和改革委推出了便捷的線上問卷調查,接收來自企業的反饋問題。
政策的生命力在于執行。5月18日國新辦舉行的政策例行吹風會上,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徐曉蘭表示,接下來,將推動壓實地方政府和相關部門責任,解決政策落地過程中的“卡點”,最重要的是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力爭“該免的免到位、應減的減到位、能緩的緩到位”,幫助中小企業切實享受到政策紅利——這其中,解決“卡點”和落地“最后一公里”,應該考慮到物業管理行業,畢竟,在兩年多的疫情防控工作中,物業管理的作用和價值是毋庸置疑的,而未來常態化疫情防控更離不開物業管理。相信,越來越多的地方政府部門會認識到這一點。
03物業管理視角的政策紅利
近期,第一財經深入上海市采訪,刊發《奮戰“最后100米”,上海封控社區里的百萬物業人》等多篇文章,報道了物業服務人員這群既不是社區工作者也不隸屬于“城市運行保障人員”或者社區志愿者的特殊群體,在疫情防控中發揮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在這些報道中提出了三個問題:
一是物業服務人員缺少防護服、防護鏡、N95口罩等防疫物資,有可能會成為防疫鏈條中的隱患;
二是不少物業服務人員被封控在社區內,導致他們無法支援一線防疫工作,而原有在崗人員疲勞作戰;
三是在封控區里缺乏必要的常用物資。
因而,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家郵政局印發《關于做好疫情防控期間寄遞服務保障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級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門配合地方有關部門將物業服務企業納入當地疫情防控體系,以及北京市住建委發布《關于進一步加強住宅物業服務項目疫情防控中從業人員防護的通知》,明確將北京住宅物業服務項目新冠肺炎防控工作納入社區防控體系,迅即在物業管理行業引起廣泛關注。那么,“紓困”是否就是這一輪政策的全部要義呢?答案顯然是否定的。光明日報的一篇分析文章認為,最近一段時間密集落地的政策舉措,并非僅是針對本輪疫情給部分行業和企業帶來沖擊影響的臨時舉措,而是著眼為市場提振信心、穩定預期以及撬動經濟整體長期增長可能性的“組合拳”。該分析文章指出,在幫扶支持政策持續出臺后,一些企業依然反映成本壓力大、經營困難大等問題。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目前宏觀經濟面臨新的下行壓力,以及包括新冠肺炎疫情在內的多種困難挑戰增多。因此,當前幫助企業降成本的措施,應主要從實體要素成本出發,按照稅費負擔、融資成本、制度性成本、人工成本、用地用能成本、物流成本等分類開展。如果以“為企業減負”為目的而非手段,在經濟部門間、不同行業間以及產業鏈上下游間就可能遇到“按下葫蘆浮起瓢”的困擾。這是因為,降低企業成本實際上是對不同經濟主體之間收入分配關系的調整。例如,隨著我國經濟從高速發展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人工成本的增長趨勢不可避免,這些不僅是企業必須承受的“硬成本”,也是經濟體擴大內需、消費升級的必然要求,需要企業通過創新發展來挖掘增效。就此來看,物業管理行業學習研究這一次的紓困政策,用好用足政策,爭取享有政策紅利,是當務之急。與此同時,讀懂政策背后的深刻意義,對于行業未來發展意義更加重大。我國《中小企業促進法》第三條明確,國家將促進中小企業發展作為長期發展戰略,堅持各類企業權利平等、機會平等、規則平等,對中小企業特別是其中的小型微型企業實行積極扶持、加強引導、完善服務、依法規范、保障權益的方針,為中小企業創立和發展創造有利的環境。
而根據國家統計局《統計上大中小微型企業劃分辦法(2017)》的劃分,就物業管理行業來說,從業人員少于100人、營業收入少于500萬元的企業為微型企業;從業人員大于100人少于300人、營業收入大于500萬元小于1000萬元的企業為小型企業;從業人員大于300人少于1000人、營業收入大于1000萬元小于5000萬元的企業為中型企業。用這一標準衡量,物業管理行業除了頭部的數百家企業,數量龐大的腰部和尾部企業,基本上屬于中小微企業。順著上文的思路來看,辯證學好用好政策,物業管理行業要切實重視以下三個問題:
一是用好用足紓困扶持政策。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家郵政局,以及北京市這兩個政策基礎上,積極向各地政府部門反映情況、提供建議,促進更多地方紓困政策將物業管理納入幫扶體系,同時,引導和幫助企業充分了解普惠性稅費、金融、社保、水電氣等支持政策,申報享受政策紅利,助力企業穩健發展。
二是要提升企業風險防范能力。在常態化疫情防控下,要切實提升疫情防控能力水平,以及企業經營和日常服務中的風險管理能力,主動適應常態化疫情防控下的市場需求、客戶訴求和管理服務等方面的變化,以創新激發內生動力,提升企業乃至行業的抗風險能力。
三是加快推進數字化智慧轉型。新冠肺炎疫情給傳統服務業帶來沖擊的同時,也催生了新業態,促使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在傳統服務業中的應用得到強化。而智能科技的普遍應用,給物業管理轉型升級帶來了新機遇,并推動物業管理行業的數字化智慧轉型。(原載于《中國物業管理》雜志2022年第5期)